就在美国国防部根据特朗普的指示宣布“暂停对乌克兰提供武器”几天后,政策突然转向。特朗普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普京的强烈不满,并明确表示将恢复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同时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经济制裁。
这一政策转变始于7月2日,当时特朗普命令美国国防部暂停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理由是需要保留足够的武器用于自卫。他还批评拜登政府过度援助乌克兰,导致美国军备库存严重短缺。然而,几天后,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开斥责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毫无意义且充满废话。当被问及为何暂停军援时,特朗普的回答让人困惑:“我不知道那是谁做的决定。”
对于重新启动军援的具体内容,公众关注的是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装备。据报道,这批援助可能包括一套先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如果计划落实,这将是特朗普任内首次向乌克兰提供如此关键性的防御武器。
分析认为,特朗普在与普京多次通话后意识到结束俄乌战争的复杂性远超预期,而普京没有停战意图。因此,特朗普恢复武器援助并考虑对俄能源制裁,反映了他对普京的耐心已耗尽。
若此分析成立,至少揭示了三点含义:特朗普上半年试图通过软化对俄罗斯的政策最终失败;他与普京之间曾小心维系的私人关系已经破裂;美国某些战略圈内幻想的“拉拢俄罗斯以对抗中国”的策略正失去一个重要支点。
尽管目前特朗普言辞激烈,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将其此时的强硬表态视为对俄政策的永久性转向还为时尚早。从其上台以来的政策轨迹来看,“变化无常”成为一大标签。他几乎每项政策宣示都短暂无常,通常有效期仅有几个月甚至几天。
特朗普对普京的不满时有表达,称普京“疯了”、“玩火”,威胁打击俄罗斯经济或让整个俄罗斯崩溃。然而,这些话转化为具体行动时往往少于预期。表面上看似剑拔弩张,但特朗普是否真的决定与普京彻底决裂仍悬而未决。或许几周后他会再次致电普京寻求交易或会晤的可能性。
对于观察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走向的分析者而言,特朗普这一阶段对俄罗斯的举动提供了冷静的镜鉴。面对一个决策轨迹极为不稳定的对手,过度关注一时的言辞起伏容易陷入被动。特朗普的决策逻辑一向是“他做他的”,并不会受到外部太多干扰。面对这种高度不确定性,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是保持战略定力,回归“我做我的”心态。
国际政治中的戏剧性转折如同夏日雷暴,气势磅礴却不一定持久。真正考验各方的是在瞬时喧嚣中穿透表象,在反复无常的变动中坚守战略定力,并从中辨识出潜在的真实趋势。
广升网配资-配资查询-个人配资网-配资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