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普陀区聚焦党建引领“双业红”物业治理暨“质价双升”工作,将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新路径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宜川路街道积极响应,提前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截至今年9月,街道已全面完成全年7个小区的物业费调价目标。
这7个小区中,既有年初凭借精细化策略攻克“微型社区”治理难题的中华新路1140弄,又有化解“三区割据”困局的农林路101弄,更有在8月底同步完成调价的宜川一村、一村第二小区、三村、五村和延长西路15号,其中前四个小区成功将物业费标准从0.8元/月/平方米平稳提升至1元,延长西路15号小区的物业费则提高2倍有余。这些调价小区的业主大会参与率普遍超70%,赞成率多在75%以上。
这背后,究竟有一套怎样的工作法在支撑?
党建引领,既是“方向盘”也是“发动机”
“居民第一反应当然是‘凭什么’?物业费十年没动过,突然要涨,理解起来需要过程。”宜川一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晨坦言。推动调价,首要是统一思想。今年3月,街道党工委便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房办牵头推进,居民区党组织成为一线“主心骨”。
调价不是行政式的“硬着陆”,而是一次精心组织的“软着陆”。在宜川,它被嵌入到一套成熟的“党建+协商”机制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房办的“四位一体”会议,和党员会议、楼组长会议等,成为倾听民意、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平台。
先服务、后调价——居民反映绿化裸露、维修不及时,就先行整改;宜川三村围绕公共收益分成反复协商;宜川一村则将停车矛盾治理、“物业+养老”等服务拓展同步推进,让居民在调价前先看到服务的“质变”。
基层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人的奉献。在业主大会召开的关键阶段,陈晨的妻子正值临产期,他却依然奔波于医院和小区之间。“当天开大会,我还是不放心,从医院抽空过来看一下。”这种“事在人为”的担当,成为推动政策落地的情感基石。
“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破解信任难题
老旧小区调价,难点在于打破长期形成的信任隔阂。物业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依赖停车费等公共收益“输血”,而居民则普遍感觉“账目不清、服务不值”。破题的关键,在于让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这“三驾马车”目标一致、同向而行。
在宜川一村,业委会换届时注重吸纳“第二梯队”和党员骨干,提升了协商效率。以物业经理更替为契机,重点整改服务态度和工作流程。更为关键的一步,是推动公共收益的透明化与合理分成:以往全额补贴物业的停车费等收入,如今按协商比例注入住宅维修资金,实现了8月调价的五个小区“钱袋子”实现可见、可管、可续。居民看到有资金持续补充进维修基金,对调价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物业费涨了,最终目的是提升服务,受益的还是居民。”陈晨道出了其中的共赢逻辑。街道和居民区还积极协助物业“开源”,如引入智能充电桩、探索养老增值服务,帮助其拓展经营收入,构建可持续的服务提升模式。
任重道远,信心与方法同样重要
率先完成首批7个小区的调价,对宜川路街道而言,为整体推进“质价双升”工作打开了局面。今年完成调价的小区中,既有宜川三村这样经过多轮协商、反复沟通的典型,也有宜川五村这类组织基础扎实、群众工作到位的案例,它们的成功实践,为整个街道持续推进“质价双升”工作注入了信心。
街道房办主任刘晓光表示,随着调价工作逐步深入,各小区情况不尽相同,后续将在既有经验基础上,结合各居民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分类推进。首批调价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党建引领、协商先行、服务跟进”的可复制工作方法,也让周边小区从观望变为心动,形成了“别人能做成,我们也可以”的积极氛围。
正是基于这种信心和清晰的工作节奏,街道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计划在下半年再推动三到四个小区,力争超额完成任务。“我们不希望工作的‘热乎劲’冷下来,”刘晓光表示,“明年面临居村换届等因素,今年能多推进一步,整个三年计划就更为主动。”
从中华新路1140弄的“精细破解”到农林路101弄的“融合统一”,再到9月五个小区的“集群推进”,宜川路街道的实践表明,在党建引领下,老旧小区物业费调价这道基层治理难题,完全可以通过系统谋划、耐心协商和扎实服务找到破题之钥。它不仅仅是物业费数字的变化,更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深刻实践。这条“质价双升”之路,宜川正在继续迈进。
广升网配资-配资查询-个人配资网-配资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