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铁帅燃魂凝众志,中国男篮获亚军创近十年亚洲杯最佳成绩
郭士强,果然是强
北京时间8月18日凌晨,当胡明轩在男篮亚洲杯决赛最后一秒投出的三分球砸筐而出,89:90的比分就此定格。中国男篮距离掀翻卫冕冠军澳大利亚,只差一点点。
以残阵拼出的亚军,已是中国男篮十年来的高光时刻。从队伍在比赛中展现出的精气神和技战术的进步,到王俊杰等实力新星闪耀赛场,无不证明正在泥潭中挣扎起身的中国男篮,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人:二度执掌国家队教鞭的郭士强。
冯子涵 报道
重拾战力
郭士强功不可没
2009年,34岁的郭士强成为中国男篮史上最年轻的教练,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同年的天津亚锦赛(亚洲杯前身)上率队争冠。
那个年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支大洋洲球队还没有加入亚洲区赛事,中国男篮则拥有姚明、王治郅、朱芳雨等一众好手,是亚锦赛的常胜将军。然而在决赛中,中国男篮52:70不敌伊朗,仅获得银牌。
更尴尬的是,在颁奖仪式上,孙悦、朱芳雨和杜锋三人在不停地交谈,脸上还不时露出笑容,这一瞬间被抓拍并在网上流传。几名偷笑的球员因此受到球迷的热议,甚至出现了“小团体”“将帅不和”等传闻。
亚锦赛丢冠和“偷笑门”事件,化作刺向少帅的无数利刃。34岁的郭士强,顶着“最年轻主帅”的光环仓促登场,最终在风暴中黯然离场。
十五年后的2024年,当郭士强重新站在国家队的指挥台前,他带来的是一套淬炼钢铁的清晰法则。
“我要找12个拼命的球员,”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在场上,我要5个玩命的球员。”这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他构筑新军最坚硬的基石。对于自己亲手遴选、锻造出的队伍,郭士强更彻底贯彻了“用人不疑”的方针,给弟子们足够的耐心与信心。
29岁的高诗岩,带着“大龄”“平庸”的质疑踏入国家队集训营,然而郭士强看见了他眼底燃烧的倔强。从小组赛开始,这团火便烧向每一个对手:对韩国,他的正负值傲立全队(+15);战新西兰,他将对方箭头球员布里特防到仅有5中1,还令卡梅隆彻底哑火。决赛前,“中国贝弗利”的称号在球迷间不胫而走。
当郭士强在场边因防守疏漏厉声训斥王俊杰时,年轻人却道出了更衣室里的真相:“郭导总说,‘人是我选的,战术是我布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做的,出了错一切是算我的,你们要向我证明我的目光没有问题。’”王俊杰坦言,郭士强的严厉背后是担当。
在战术理念上,郭士强汲取世界之长,形成了适合中国男篮的新体系。半决赛对阵新西兰,首节比赛,他大胆使用了12人的超长轮换,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决战澳大利亚,郭士强把战术核心从内线交到外线,将现代化打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郭士强曾在一地碎片中离开,如今却在信任的簇拥下矗立。他亲手挑选的十二颗星火,已呈燎原之势。从少帅蜕变为智者,这样的“老叔”,你怎能不钦佩?
重回正轨
从面子到里子
从2015年长沙亚锦赛夺冠后至今的十年间,中国男篮经历了奥运落选赛连败、亚洲杯两次止步八强、杭州亚运会无缘决赛的至暗时刻。
总结中国男篮坠入低谷的原因时,“跟不上世界篮球潮流”总会被反复提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速度不够、挡拆进攻缺少威胁以及三分出手比重偏低且不准,导致进攻效率低下。
本届亚洲杯,有了可喜的改变:6场比赛,中国队场均得到91.5分,排在赛事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分球场均26.3次出手,命中10.5球,命中率39.9%,列赛事第一;罚球场均22.0中17.7,命中率80.3%,是唯一过八成的球队。
数据不会说谎。这是科学训练浇灌出的果实:集训前的系统规划、科学定量的反复锤炼,让肌肉在高压赛场仍能精准记忆。当进攻的脉络被打通,队员的防守也更容易投入,促使中国男篮在场上的精神面貌悄然蜕变。正如队长赵睿在赛后发布会上所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在潜移默化下,中国男篮在本届赛事上尽力展现着全员皆兵的风格。
这种比赛气质的显现,背后闪耀着团结的光辉。不仅是报名的12个球员,包括教练团队、视频分析团队等整个中国男篮大家庭,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谓“凝聚力”。
决赛前的上午,因时间紧张无法前往场馆训练,教练组在早餐后用胶布在酒店大厅贴出临时球场,球员们就在这方寸之间演练战术、明确策略。视频分析组在亚洲杯期间连续17天未曾迈出酒店大门,在房间里日夜拆解对手的技战术,制作分析视频,直到决赛日才第一次随队进入球馆。整支队伍的主心骨郭士强肩膀旧伤复发,一直在吃止疼药硬扛……这支没有绝对球星、没有国际名帅的中国男篮,打出了最团结的篮球。
当然,只差1分的遗憾,也令中国男篮看到了自己不足。例如因为身体条件,队伍的篮板球在亚洲杯比赛平均39.2个,只排第10,比澳大利亚队少了接近10个。面对联防,中国队仍缺乏足够的突破能力和经验,因此常常陷入困境。
好在这并不是无法弥补的硬伤,中国男篮已然驶向正确的道路。当球员们带着此次亚洲杯收获的感悟回到训练场,当团结的力量继续凝聚,中国篮球的未来会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拼搏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重新崛起
新人带来希望
参加亚洲杯的这支中国男篮平均年龄25.9岁,郭士强称之为“年轻的队伍”。原因不仅是年龄小,还因为阵中有过亚洲杯经历的球员只有3人,大部分球员都是洲际大赛的“新兵”。
赛前,中国男篮征战本届亚洲杯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周琦、赵继伟、张镇麟、曾凡博等多名主力球员因伤缺席,被NBA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的杨瀚森也没有参加本届赛事,中国男篮的战力并未达到最佳;从外部条件来看,澳大利亚队和新西兰队的加入,让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取得好成绩的难度成倍增加。
可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书写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华丽篇章。
这其中,最大的惊喜当数20岁的王俊杰。作为一名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位未经历传统青训、没有CBA经历、从校园篮球直通男篮国家队正赛名单的旅美小将,他展现出了全面的进攻手段,并成为全队表现最稳定的球员之一。
数据显示,王俊杰在本届亚洲杯场均出战23.5分钟,得到13分4.2篮板1.2助攻,场均得分和篮板球均排在全队第三,投篮命中率56.1%,三分命中率47.8%,罚球命中率75.0%。决赛中,在中国男篮需要有人站出来得分的时间段,王俊杰用三分球和“金鸡独立”跳投,为球队连得5分。如此高的进攻效率,也让他成功入选了赛事最佳阵容。这个略显青涩的大男孩,未来将是中国男篮四号位的最佳答案。
后卫线上的廖三宁,也在这次大赛的洗礼中成长了不少。虽然有过沉寂,但到了半决赛对阵新西兰,他屡次用犀利的突破撕开防线,扑灭了对手的反击。与此同时,6场比赛下来,他的场均助攻数排在全队第一。
未来的中国男篮,还会有更多年轻球员站上国际赛场的舞台。没能参赛的杨瀚森、曾凡博、王俊杰的校友赵维伦、潜力新星庞清方、混血小将朱正,这些火苗,正等待燎原的东风。
广升网配资-配资查询-个人配资网-配资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